沉管法亦稱預制管段法或沉放法。先在隧址以外的船臺上或暫時干塢內制作地道管段(管段每節長度一般在60-100m,現在 長的達268m),并于兩端用暫時封端墻關閉起來。預制完畢后用拖輪拖運到隧址指定方位。這時已于隧位處預先挖好了一個水底基槽。待管段定位 緒后,向管段內灌水壓載,使之下沉。然后把沉放的管段在水下聯接起來。經覆土(石)回填后,便筑成地道。沉管地道的斷面開關可分為圓形和矩形。圓形地道管一般只能設兩個車道,制作多車道時,則需兩管或多管并排。矩形斷面適于制作多車道。
沉管法在19世紀末已用于排水管道工程;20世紀初葉,開始用于交通地道;50年代往后,由于水下銜接技能的打破──選用水力壓接法,并使用橡膠墊圈作止水接頭,沉管法被廣泛選用,并隨之較快地開展。60年代后期,又呈現了不設通風道,又無通風機房的第三代沉管地道。
沉管法的技能長處在于:
首要,從地層條件來看,沉管地道在地基上不受地質條件的限制,對地基容許承載力的要求也很低,一般5N/cm2左右。
第二,沉管地道的埋深很淺,而且適用水深規劃較大,因大多作業在水上操作,水下作業很少,故簡直不受水深限制,如以潛水作業實用深度規劃,則可達70米。
第三,斷面形狀、大小可自由選擇,斷面空間可充分利用。大型的矩形斷面的管段可包容4~8車道,而盾構法施工的圓形斷面利用率不高,且只能設雙車道。
第四,沉管地道工期短,施工質量高,易于做好防水方法;管段較長,接縫很少,漏水機遇大為削減,而且選用水力壓接法可以完結接縫不漏水。
第五,工程造價較低。因水下挖土單價比河底下挖土低;管段的全體制作,浮運費用比制作、運送許多的管片低得多;又因接縫少而使地道每米單價下降;再因地道頂部覆蓋層厚度可以很小,地道長度可縮短許多,工程總價大為下降。
第六,具有很強的反抗戰役損壞和抗自然災害的才干。在戰役條件下,一顆 制導炸彈或巡航導彈 能摧毀一座穩固的大橋,不只橋梁自身的交通連續,而且阻塞江河海港航道。而水下地道卻能安然無恙。
第七,國內外的沉管地道技能比較老到。沉管法的適用規劃:水道河床安穩和水流并不過急。前者不只便于順利開挖溝槽,并能削減土方量;后者便于管段浮運、定位和沉放。
24小時服務熱線:159-9519-3388
|